电子信息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是指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工业的材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对保障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和信息安全、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针对目前电子信息材料的“卡脖子”问题,背靠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厚的陶瓷类技术经验,大力发展吸波隐身超构电子信息材料、5G通讯用热界面管理材料、高性能氮化硼散热膜材料和新型多层陶瓷电容器材料等新型电子信息材料;坚定不移地推动电子材料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跃进;着力突破高端电子信息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布局及竞争力。
知识产权及证书:
科研成果:
1、高性能绝缘导热垫片
先进通信技术及新能源动力的发展,使得功能器件的热流密度趋向于高功率、高集成度发展,对终端设备散热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热界面材料的垂直热导率、绝缘性能、抗电击穿性能等难以满足高端设备的使用需求。研究院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10W/(mk)以上绝缘导热片,可满足绝大多数高端应用场景散热需求,广泛应用于芯片封装、高频显卡、IGBT模组、光通信及高功率电力系统等领域,为电子器件提供更高功率发展空间的同时,保障其安全稳定性。
2、5G通讯设备用高导热柔性二维氮化硼散热膜
该产品热导率可达到75W/(mk)以上,且具有高柔性、高导热、绝缘、透毫米波、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等优异特性。二维氮化硼散热膜可依据使用场景要求,加工成任意形状,厚度范围在20-1000um以内,可适配多种应用场景需求,单体使用即可达到5℃-20℃降温幅度,是一种为5G通讯设备及新能源高功率驱动模块量身打造的新型散热材料,已在小米、VIVO、OPPO及比亚迪等科技龙头企业旗舰产品中广泛应用。
3、抗菌杀毒陶瓷复合粉
由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抗菌杀毒陶瓷复合粉,不仅能杀灭细菌,且对新冠病毒的抑制率可达99.9%,材料环保无毒。产品还可以制备成半透明喷剂、加入塑料母料中制备成抗菌杀毒塑料成品,应用于建筑墙面、家具家电、塑料玩具等场景。
节能环保材料
节能环保材料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不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应用于节能环保产业的具有低环境负荷、强使用功能的材料。改造传统材料产业、开发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推进节能环保材料的发展是各国科研界和产业界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的重大问题。紧密围绕节能环保领域的重大需求,立足环境与材料交叉学科,重点开发推广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致力于检测、治理、修复各类环境污染,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节能环保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产权及证书:
科研成果:
1、聚丙烯环保装饰膜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科研团队提出利用多层共挤复合技术制备功能化聚丙烯复合装饰膜,将不同种类的高分子材料整合在一体,各层材料相互独立,发挥各自的性能;材料之间取长补短,性能统一,具有单层薄膜不具备的功能化优势。而且,通过熔融共挤技术可以实现一步成型,无溶剂无VOC排放,属于绿色环保的先进制造工艺。经检测证实,该产品在润湿性、粘接性、耐磨性、阻燃性及柔韧性方面表现优异,且在高阻隔包装、自粘保护膜等领域应用效果良好。
2、全生物降解购物袋
近年来,我国逐步提出关于限塑、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等的方针意见。大量塑料的丢弃、填埋和焚烧导致土壤、水和空气严重污染。研究院科研人员通过复合材料技术和塑化改性技术开发了具有抗静电、抗菌、静电吸附、自粘、增肥等功能以及满足食品接触要求的全降解材料,可应用与电子产品包装、食品包装、工业包装、地膜等领域。
3、石英纤维滤膜
该产品为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产品。其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和高纯度、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低背景值的特点,适用于二噁英前处理,同时可用于高温烟道气体和重金属浓缩物的采样,是环境部标准《HJ-836-2017》中的建议用膜。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材料。目前,该材料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以最大程度保护和修复患者的天然牙体组织为发展目标,致力于自主开发高值口腔材料及器械,重点突破新型齿科修复材料核心关键技术,逐步形成产业化;提升生物材料的安全性、组织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突破“卡脖子”技术,创新、替代进口医疗器械及产品。
知识产权及证书:
科研成果:
1、桩核一体化纤维增强树脂盘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科研团队提出利用多层共挤复合技术制备功能化聚丙烯复合装饰膜,将不同种类的高分子材料整合在一体,各层材料相互独立,发挥各自的性能;材料之间取长补短,性能统一,具有单层薄膜不具备的功能化优势。而且,通过熔融共挤技术可以实现一步成型,无溶剂无VOC排放,属于绿色环保的先进制造工艺。经检测证实,该产品在润湿性、粘接性、耐磨性、阻燃性及柔韧性方面表现优异,且在高阻隔包装、自粘保护膜等领域应用效果良好。
2、纤维桩
产品为借助拉挤成型工艺将玻璃纤维进行树脂浸润后通过模具内热处理制备而成的非金属牙科种植修复材料,可与树脂核及冠修复体共同使用来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公司现已实现通用锥形、螺纹增强固位纤维桩的产业化制备,所加工出的纤维桩具有无金属腐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秀的美观性、适中的弹性模量以及操作简易等特征,可作为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的首选材料。
3、临时冠桥树脂材料
该产品是综合性能优异的齿科临时修复产品,适用于制作临时固定修复用的齿冠和齿桥。可以短期内保护牙髓,恢复咀嚼功能,防止牙龈变形。
新能源材料
新能源材料在能源革命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发展新能源,从而解决维持经济增长与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顶尖学科团队,着力突破固态电池、新型高性能陶瓷覆铜板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电池储能器件、新能源聚合物基电介质复合材料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由基础研究转向应用研究,逐步形新能源材料产业布局;实现优势科研成果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形成稳定产业链条。
知识产权及证书:
科研成果:
1、静电纺丝技术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通过高压静电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具有纤维细、易复合、透气性好、速溶性等特点。应用于生物、过滤、防水透气、医疗、新能源等领域。静电纺丝的纤维比较细,纤维膜在溶剂中可以实现瞬间速溶,可以应用于医药、美容领域。
2、高温电介质薄膜
高温电介质薄膜电容器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电网、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领域。研究院科研人员针对商用电容器薄膜BOPP储能密度低、耐高温性能差等不足等问题,利用复合效应和构型设计,研发出了具有高储能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的复合电介质薄膜,现已实现规模化制备。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材料是服务于智能制造产业的新型材料,它与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是提升该产业全球竞争力和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区域数字化转型需求,重点围绕智能硬件制造和智能机器人,开展智能装备、新材料;依托机器人专业控制系统平台、视觉检测系统专用平台、3D打印技术和压电材料关键核心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动智能智造和新材料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材料产业并加速国产替代。
知识产权及证书:
科研成果:
1、桌面式三轴点胶机
J²-W300TⅢ-GLUE 桌面式点胶机是由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生产的视觉版桌面式点胶机,该产品具有gcode自动运行功能,点胶轨迹控制精度高于普通视觉示教型桌面式点胶机;模块化的设计,可选多种点胶头,多点同时操作,工作效率成倍增加,满足多种行业点胶需求。
2、DLP陶瓷3D打印机
基于数字光处理(DLP)技术的陶瓷3D打印机,具有打印精度高,材料适配范围广的特点。可应用于陶瓷零部件制造、生物医用部件生产、日用文创品验证等各类复杂陶瓷形状的加工生产。
3、改性木材高性能滑雪板
该产品是一种环境友好、产品性能极具市场竞争力、成本低廉的新型木材改性技术,具有优异的耐水、防腐、阻燃、防虫、超低尺寸变形、超低甲醛含量等性能。所有普通天然木材可应用的场景,改性木材均可应用。除此之外,改性木材还可应用于一些普通天然木材无法应用的场景,如高弹性滑雪板、地热地板、户外木质家具等场景,在国内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